看崇州一粒米一滴油的产业进阶路丨探访成都农业“立园满园”

时间: 2025-04-23 06:32:40 |   作者: 意面系列

产品详情

  3月,走在崇州田野乡间,随处可见立在麦田或油菜花田里的这八个大字,揭开了属于这里的

  远处田野里,高大的标识牌“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”映入眼帘,宣示着流量背后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。

  这片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、覆盖崇州3个镇(白头镇、隆兴镇、道明镇)的现代农业园区,被都江堰流下的第一股清水滋润,以良田坚守粮食安全,

  从探索“农业共营制”在农业经营体系上取得新突破,到如今深入实践农业园区“立园满园”行动,我们在调研中感受到的是这个园区

  一产端以科技保粮,AI育种、智能农机筑牢产量根基;二产端建加工延链,食品制造业将原料转化为高的附加价值产品;三产端以文旅赋能,让土地承载多元价值。

  “三维重构”使园区亩均产值从传统农业的2000元跃升至综合收益超万元。园区的“百亿蓝图”由此锚定:

 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核心示范区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。当产业链延伸打破传统边界,科技赋能重塑生产逻辑,农文旅融合激活土地价值,这片沃土正加快走出一条

  在“莫小仙”自热速食生产基地忙碌的车间里,一盒盒自热火锅经过生产、辅料包装、质检和成品包装等工序后,被整齐地码放在仓库,等待着物流车辆的到来。

  “莫小仙”自热火锅是当下速食市场的“宠儿”,赢得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喜爱。

  去年,成都珑腾食品有限公司(“莫小仙”崇州生产基地)销售额突破4亿元。“今年第一季度开门红,前两个月我们销售额就突破了5000万元。”该公司CEO沈月明指着旁边的上游企业说,“园区内就能配齐70%左右的原料。成本降了,品质却更有保障。”

  顺着沈月明的手指方向,是正在加快建设的艾家食品二期项目。据介绍,成都艾家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调味品企业,不仅是“莫小仙”的上游企业,还为海底捞等知名餐饮公司可以提供蔬菜包、料理包等。

  培育壮大岷江米业、芳乐然、川味食坊等本土精深加工“链主”亿元企业。目前,加工园区入驻在产企业31家,其中规上工业公司13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。2024年,加工园区的总产值达到了15.1亿元,

  他们不仅吸纳了周边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,还联动一产协同发展,让村集体、合作社融入生产供应链。在“天府粮仓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,

  在产业园的核心区域,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里,200多个小麦、油菜新品种正在这个地方进行中试熟化。这些品种来自不同的科研院所和种子公司,它们在这里经过小规模的试验后,筛选出成熟的粮油新品种、新技术,再大面积推广应用到农田中。

  “中试熟化是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前的关键一步,这里就像是个‘擂台赛’。”基地负责人杨福明介绍。他指着田间一块试验田说:“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‘个性’。基地的职业经理人按照试验示范展示的不同技术方面的要求,开展生产环节全流程规范化管理,确保每个品种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评估。”

  “通过中试熟化,我们筛选出了许多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,如‘川康优6308’等,这些品种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种植。”杨福明说。目前,

  通过中试熟化共筛选出65个优质粮油品种、23项新技术新模式在全川推广,

  而在这片高标准农田里,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。无人驾驶插秧机、5G+智能农机、MAP“空天地”智慧农业系统、AI水稻种植辅助决策平台……各种高科技手段不断加入田间劳作,让传统农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。

  “现在种地可轻松了,打开手机就能巡田,管理7000多亩地也游刃有余。”园区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笑着说。她管理的农田,

  在育秧工厂里,水稻育秧全自动流水线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。一条生产线余亩水田的用秧量。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穿梭在田间地头,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、技术指导等服务。

  “一路上经过了竹艺村、五星村,有大片的油菜花,这条赛道很美。”3月9日上午,崇州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,参赛选手发出感慨。崇州半程马拉松的21公里赛道,串联起园区内田园、林盘、湿地、特色小镇等特色景观,让参赛者在奔跑中感受“田园变公园,园区变景区”的独特体验。

  白头镇五星村曾是空心化严重的村庄,但如今凭借万亩油菜花田和川西林盘风貌,

  为核心,将竹林资源转化为文化IP。游客走进工坊,看工匠将竹子变成精美工艺品——竹篮、灯具、装饰品,亲手参与制作,感受指尖上民间传统文化魅力。

  正是产业园“三产融合”的妙笔。与此同时,园区还注重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与保护。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,园区坚持

  的发展理念,对传统村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改造。通过保留传统民居风貌、挖掘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措施,使传统村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  农旅融合的“化学反应”还在发酵。近年来,园区提质打造五星村、天府酒村等10个农旅新村,建成天府国际慢城、竹艺村2个AAAA级旅游景区,推出

  引流,将流量转化为产业价值:马拉松赛道将这些特色村庄串联起来,低空飞行、田园康养等新业态层出不穷。

 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当土地被赋予文旅价值,农民保地护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——五星村村民自发成立护田队,主动巡查保护耕地,确保“粮田变景区,粮食不减产”。

  从“良田必粮用”的硬约束,到“新农人”驱动的科技种粮,再到“田间到餐桌”的价值跃升,《四川农村日报》对话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刘波,解码崇州是如何以系统化改革破解耕地保护与产业增效的平衡难题,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样本。

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,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“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,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。”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,要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建圈强链,促进富民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“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化发展。”

  当前,成都正以建园区、优集群为重点,推动农业园区“立园满园”聚力聚势,壮大“4+6”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。

  放眼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格局,成都在“三农”领域开展的创新探索,都具有样本意义、标杆价值和示范效应。四川农村日报(天府农科-川观智库 问稻研究院)推出《探访成都农业“立园满园”》系列行走调研报道,将以全新视角和创新传播,全景呈现成都各县(区、市)在实践“立园满园”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、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、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做出的创新探索与突出成效。

上一篇:品牌创始人被限高年销10亿的自嗨锅不香了

下一篇:一瓶 3 元、3 个月卖 2 亿康师傅的“头号劲敌”盯上这门千亿生意